福建工程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来源: 时间:2018-03-26阅读:

产业变革的强劲东风和福建省“六区”叠加的发展战略,为福建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福建工程学院立足区域特色和“大土木、大机电”学科专业 优势,主动融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围绕新常态下 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以教育教 学改革为抓手,有效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顶层设计,构建具有学校特点的双创教育新体系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加强对双创工作的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了“一个目标、 两个支撑、五元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个目标

紧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型办学目标与价值追求。在认 真总结学校办学经验基础上,学校致力于实现从新建本科高校向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 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大学转变,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水平与办学层次新提升,力争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国内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学校作为福建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 试点高校,已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建设。坚持以产 业变革为导向,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走出一条具 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转型提升道路。

两个支撑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两大支撑,统筹规划、 多措并举,加强融合,将“两张皮”拧成“一股绳”。按照“大土木、大机电”学科专业布局,建设建筑类、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互联网经济类、交通运输类、文化产业类、生产性服务类、城市建设与管理类等八大专业集群,增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复合型专业。同时,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 训实践基地等方面建设,把专业教育作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五元驱动

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在开放中促进办学资源汇聚,探 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形成了以“政策推动、服务调动、导师助动、示范带动、氛围促动”为着力点的多方联动机制,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修订方案,双创课程建设与教学整体改革同步推进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专业建设中首先必须抓好抓实的重要任务。学校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注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实践教学,使创新 创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中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各项要求,实行模块化设置,在各模块的设计中, 充分考虑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充分考虑区域性和应用性。

积极开展双创通识教育,开设创业基础、创业教育、企业创业实训、创业计划设 计等课程,制定双创活动学分认定办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科研实训、创新设计竞赛等活动,在有关 竞赛中获奖、获得发明专利或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取得学分。

支持二级学院建设双创教育精品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 编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讲义、教材,注意与企业创新需求相结合引入实际真题案例,建立校本化案例库。遴选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人、技术创新专家等组成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量。

各教学团队积极研究双创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教学团队提出“能力导向”的教学理念,基于校内外的深度调研,确定学校各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对数学 的能力要求,利用知识模块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长集中攻关某一模块,每一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划分为几个等级,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突破传 统课程考核定势,采取多阶段、多目标的教学检测,全面实施发展性评价机制。根据工 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制定了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修订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出台“在线考评系统使用方法”等,从制度层面保障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电气类专业教学团队采用项目教学,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立以 项目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技术基础培训、项目选题及其论证、项目 调研、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包括分工)等一系列活动的运作流程。建立以项目为平 台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机制。在 Plc课程设计和工程设计等课程教学中,采用实际工 程技改项目,提升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认知和设计能力,并以 CDIO 理念为导向完善实 践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围绕项目任务,开展推进式教 学和翻转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项目选题以市场 需求为前提,注重专利申请和应用,并实现技术的市场化。建立学生反馈调查档案, 根据反馈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闽台联手,探索两岸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学校先后与台湾的云林科技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明道大学和南华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分段对接“3+1”与“4+0”培养模式,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已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互利 共赢”的交流互动平台,有力推动了两岸学子的双向交流和共同成长。

学校还积极引进30 多位台籍教师到校任教,将台湾高校双创教育的有效经验引入学校。台籍教师引入台湾双创育才模式,与网龙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设计创新创客育成中心,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良性互动,共同探索产学研高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受到福建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好评。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平台力促双创教育开展

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创建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园区建筑面积4600㎡,形成集“创业苗圃 + 孵化器 + 加速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创业空间,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教育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综合服务。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先后获批“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建设项目”“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与“福州市众创空间”。学校科技创业园面向社会开放,吸引毕业后五年内创业学生团队入驻,为其提供工商注册、专利申报、财务税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建有 2 个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积约600㎡,分别位于平潭台湾创业园和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馆。同时,还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 5 个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双创教育一直坚持的基本做法和特点。例如,根据建筑行业新技术发展,将 BIM 这一建筑信息化前沿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2016年, 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BIM 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成BIM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 BIM 联合研究中心和BIM创新创业中心,推动BIM与学校土建类相关学科的结合与 发展,围绕 BIM 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合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GE 自动化集成系统实验室”“西门子工业网络控制技术实验室”“德州仪器 DSP 技术应用实验室”“富士通半导体物联网技术实验室”“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移动通信实验室”等,与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 与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校企协同合作。“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中移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项目,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

逐步完善实验室开放系统平台,创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实行学生 自我管理、自主开放。校内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自动化集成系统实验室、SIEMENS 工业网络控制技术实验室等,为省内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多项竞赛提供培训场所;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为 800 多人的国家三维 CAD 应用工程师认证、150 多人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技能认证提供服务。学校通过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成立设计创新创客育成中心、机械与汽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自动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电子通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生态环保与节能创新创业教育中心、BIM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土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 14 个平台,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