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深刻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与战略定位

来源: 时间:2023-12-19阅读:

——在2023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的报告

杜玉波

(2023年11月11日,成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2023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教育,看见更大的世界”这个主题展开研讨,携手架起亚洲教育合作的桥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论坛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我就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与战略定位,谈一些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

 “教育强国”这一概念,今天,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迫切需要我们辨析概念,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战略定位。

 从概念提出看,“教育强国”最早可见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这个纲要的序言部分,明确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应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教育强国”的概念,并与“教育大国”对应提出。自此以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就成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令。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随即被列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单独列章阐述,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前了15年,凸显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先导和支撑引领作用。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考量。

 教育强国,是一个目标宏伟、内涵丰富、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个概念仅有一般性共识,而无确切标准的定义。如何理解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一般来讲,可以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和教育保障等4个方面去理解。常见的定量评价指标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覆盖率、国际学生比例、科研产出情况等,分别反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的国际交流水平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常见的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改革成效、教育文化价值观、教育质量等,主要评估国家是否有清晰的教育战略规划和改革政策、能够传承和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让学生通过受教育获得全面的能力素养。综合来看,可将教育强国的概念初步表述为:教育强国是具有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准教育公平,具备高能级服务国家发展能力,且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国家。

 强国必先强教。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无一不在教育强国的全球方阵中力争上游、奋进前列。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先后成为世界科学和人才中心,并崛起为世界强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育的领先。教育是驱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回顾工业化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经济起飞阶段,义务教育发挥基础作用;经济发展迈入成熟阶段,中等教育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引领性力量。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生相伴的。在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进入了社会的中心,由“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再到“发动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定位已经上升为“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当前,世界教育强国不断在培养、吸引、汇聚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开展前瞻性和颠覆性的高深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扩大国际影响、参与国际竞争上发力和角逐。高等教育成为推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性力量。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标志和显著体现。我们说哪个国家教育强,一般是说这个国家有哪些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大学培养了哪些科学家、学术大师和各界名人,这些大学产生了哪些科技重大成果和著名理论学说,对人类社会进步带来什么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深度普及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80%。也就是说,凡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都实现了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有巨大飞跃,有着一批有世界贡献和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孕育和发展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和人才高地。

 与教育强国相比,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服务国家贡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满意程度等方面。换句话说,就是要看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能力强不强,服务和支撑国家的能级优不优,创新引领能力高不高,国际影响力大不大,人民获得感好不好。应该讲,一个高等教育强国,一定是世界各地学生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一定能够产生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先进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大学,也一定是当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时能够被首先想到,当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时能够被首先想到,当制定教育国际规则标准时能够被首先想到,当讨论世界学术前沿问题时能够被首先想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以上,我就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与战略定位谈了一些个人的认识。希望对我们大家从国内视野中辨析教育强国的提出和由来,从国际比较中总结教育强国的普遍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有所启示。

 教育,看见更大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教育的美好未来!

 预祝本次论坛年会取得圆满成功!